临霁

究极杂食党,吃粮产粮主要关注故事逻辑和人物塑造,很少有雷的cp(偶尔有雷的一般是因为感到ooc)。会尽量避免ky,但还是请重度洁癖选手注意避雷。
目前常驻的坑:古剑奇谭/中国古代史同/金光布袋戏。别的坑会吃粮但不一定产。

忘川屈原私设知交圈两则

被官方屈原在知交圈开口闭口全是吃辣创死后的报社产物。第一则内含屈原曹植联动(不是cp),附带现编没品笑话,ooc算我的;第二则含一句话楚平。

  其实我会p图,但是p图太费功夫,我暂时懒得p了,所以只有文字版了。

  一些往期内容:

  屈原私设闲聊话题 

  屈原私设生日祝福话题 

  对于官方屈原文案的吐槽(比较情绪化,慎入)

  屈原mmd,古典舞《山鬼》 


1.洛神

许负:@屈原 @曹植 二位先生可曾见过真正的洛水女神?为何子建描绘的宓妃“淑美”“信修”“习礼而明诗”[1],屈原先生却在《离骚》里说她恃美而骄、傲慢无礼[2]?

屈原:其实我并不曾见过宓妃,诗中求女之说实为虚构,宓妃的品质秉性自然也是虚构,不过是称引譬喻,以香草美人喻君臣、借历史传说感怀自身遭际罢了。

曹植回复屈原:哈哈哈,先生何必拆穿真相,以愚之见,与其和盘托出,倒不如含糊其辞,留下这一千古谜题任凭后人遐想,岂非更有留白之美?

屈原回复曹植:子建言之有理,然而吾知晓许负姑娘一向颇有求真求知之心,倘若问不出真相只怕会更加心痒难耐,吾不忍隐瞒。不过我倒也不介意世人借此编造奇闻轶事,往事已矣,倘若能作为茶余饭后之谈资博诸君一笑,又有何不可?

上官婉儿:说起来,书院前几天举办了一个别出心裁的文会,所有与会者都要抽签,被抽中者需以抽签者为主人公进行创作,文体不限,屈原先生抽到的作者是谁来着?

冯梦龙:是我是我,莫急莫急,我已有了灵感,倘若三闾大夫求见神女时,神女有难言之隐无法相许,神女心地善良,唯恐屈子为己所误,于是故作傲慢之态,屈子果然失望离开,一段神人之恋就此无疾而终。数百年后,神女于洛水畔巧遇陈王…… @蒲松龄 来来来,聊斋先生,你不是很遗憾错过了这个活动,不如来帮我参详参详?

蒲松龄回复冯梦龙:……此番神女吸取前车之鉴,坚决果敢,奈何陈王犹豫不决,惜哉才子佳人宿命般擦肩而过,“悼良会之永绝兮,哀一逝而异乡”?小说家言,还望陈王莫要见怪。[3]

冯梦龙回复蒲松龄:不错,你这临场发挥很不错嘛!

曹丕:……冯先生,友情提示,你抽到的作者是我。

 

2.提问箱

汤显祖:刚刚从@屈原先生门前路过,发现@王贞仪 @小乔 姑娘在整理一个提问箱?(此处汤显祖也可以换成其他人,可以随便抽一个最近没有发过知交圈的名士来发这条)

屈原:是这样,自从我入住忘川以来,向我询问楚地风土民情、神话传说的朋友络绎不绝,我恐怕临场作答有所遗漏,又兼之反复回答同一个问题效率太低,于是索性准备了一个提问箱,每周统计出提问最多的十个问题,再于百家书院统一解答。

王贞仪:我对先秦时期的天文历法观念很感兴趣,就找屈原先生借了几卷相关资料,[4]作为报答,我正在为先生分类整理提问箱里的纸条。提问最多的问题主要与巫卜祭祀相关,包括《九歌》诸神是何样貌、司掌何职、彼此之间是何关系、楚人的祭祀仪式等等,大家可以期待一下屈原先生的解答。

小乔:我刚好来帮姐姐取香草,就顺便帮帮贞仪姑娘的忙~我们已经整理好一半了,让我看看剩下的问题是什么:山鬼是不是巫山神女[5]、文狸的毛毛好rua吗[6]、湘君和湘夫人是帝舜与他的爱妃还是娥皇女英姐妹[7]、少司命洗头发需要几个时辰[8]、导致宋玉先生风评被害的万恶之源是什么[9]、屈原先生吃橘子时会剥掉橘络吗[10]、屈原有没有恨过楚怀王……???

屈原:停、等等、打住!

王贞仪:……

汤显祖:……

小乔:咦?怎么啦?

屈原:咳,剩下的问题就不必公开发布了,辛苦二位了,我已在返程之中,二位请稍待,贞仪姑娘,拜托了!!



[1] 引自曹植《洛神赋》。

[2] 现存最早记载宓妃的文学作品是屈原《离骚》:“吾令丰隆乘云兮,求宓妃之所在……虽信美而无礼兮,来违弃而改求。”

[3] 较之冯梦龙,蒲松龄入住忘川更晚,故而此时表现得比冯梦龙更拘谨。

  

[4] 《天问》里有许多天文历法相关的问题,可见屈原对此有一定了解,所以屈原家中有先秦天文历法相关的书籍是合理的。

[5] 过往研究者确有一种说法认为山鬼即为巫山神女,郭沫若、马茂元、汤炳正等认同此说。

[6] 《九歌·山鬼》:“乘赤豹兮从文狸,辛夷车兮结桂旗。”

[7] 持这两种说法的学者均有,另有其他说法如湘君为水神,湘夫人为舜之二妃、湘君为湘水神,湘夫人为其配偶等等。

[8] 《九歌·少司命》:“与女沐兮咸池,晞女发兮阳之阿。”

[9] 郭沫若话剧《屈原》把宋玉塑造成了折节屈膝之徒。《我怎样写五幕史剧<屈原>》:“写第一幕时在预计之外我把宋玉拉上了场,在初并没有存心要把他写坏,但结果是对他不客气了。” 私以为郭沫若先生之所以如此写可能只是出于增加剧本冲突、张力以及讽刺现实等考量,然而此剧影响力极大,传播度又广,很多缺乏辨析能力的人以讹传讹,误以为历史上的宋玉真的没骨气、背叛屈原等等。

[10] 屈原在《九章·橘颂》中盛赞橘树的品质,由此可以延伸出屈原喜欢吃橘子的同人梗。

评论(14)

热度(98)

  1. 共6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